close

  跟同事分享一些出遊拍的照片時,同事菜脯小姐看到這張我在大鵬二村拍的照片,我說這是垃圾不落地的最佳示範。


IMG_8473.JPG







  菜脯小姐看了之後,表示不會拍這樣主題的照片,甚至有些髒亂的背景也會避開...

  
  我們兩個討論了一陣後,我想起曾經跟前任提過想看他公司出遊的照片,雖然我對他同事與景點沒興趣,但我想看的,是他的"視界"。

  我按快門那瞬間,要留下的是我眼前所看見的,不管美麗或醜亂,在我眼裡,就是構成我所看見的影像、是我雙眼所見的畫面,所以我不會避開髒亂或是紛亂的背景,除非,在相機的觀景窗中看見的畫面中,發現有跟我原來看到的畫面不同、會破壞我原來撇見畫面的物體,我才會刻意的想方法避開或模糊掉那個物體。

  對我而言,按下快門瞬間留下的,是代表當下我所看見的世界。所以即便許多人說喜歡我的構圖與照片,甚至有許多人希望我教他們拍照、討論器材,雖然我仍會努力的幫忙解惑,但多少還是會感到困擾,因為我不太愛專研器材與拍攝技巧,對於所謂的攝影課程,我也只上過管杯杯開的傳統相機構造講座,從最古早的相機、顯影、光學原理等等,那對我而言就足夠了,所以許多人看到我拿單眼,就會想跟我聊什麼比例、什麼場景要怎麼拍或怎麼設定...即便我聽了許多次,我仍然聽不懂,還是只能傻笑,然後點頭表示我完全不懂,我只會按快門。


  我的照片,不精美。
  若要用攝影學會那一套來看,缺點十分多,所以,我很有自知之明的,我總說我是喜歡按快門,喜歡拍照,但不精於攝影。
  朋友說:就因為妳這樣,專注、簡單又熱誠的留下影像,才讓看照片的人感受到你想傳達與你看見的世界,自然、貼近,也才會讓人有共鳴,別人我不敢說,但我是因為你的照片才發現身邊有許多平常看不到的小景色,那麼美又那麼細緻。

  這與菜脯小姐說我是微觀型的人一樣,她常說以往覺得很平常、沒什麼的景色在我照片裡都好特別,而且我總注意別人不會留意的。


  但我想,每個熱愛攝影或拍照的人應該都是這樣的,有自己的風格與喜好,久了,就會對那喜好特別敏銳與專注。


  有人說喜歡攝影的人,多少都是需要與人保持一段距離的人,因為透過觀景窗,你就不需要直接與人接觸。
  也有人說,喜歡攝影的人也算是個藝術家,只是,你用鏡頭當媒材來表達你眼睛所見的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

  有許多朋友也疑惑為何他們眼裡看的景色在相機中看到如此不同?
  我認為,相機是一個工具,當然會因為相機與鏡頭等等因素而有視角廣或窄的情況,跟眼睛所見到的的確會不同。我們總無法看到別人眼裡所看到的,就如同我們從來都無法知道別人心裡的所思所想。透過鏡頭、透過照片,我們才能看見別人眼裡所看見的世界,才能透過不同攝影者的眼睛與相機去看同一個景物。

  這也是我喜歡揪團去拍照散步的原因,大家在同一個景點分散來拍照,之後相互分享照片時,就會看到相同景物在不同人的眼裡有怎樣的風光,很特別,我喜歡發現這樣的不同或相同。

  許多朋友,或者是今天開會時遇到的醫院院長(因為需要建委員檔案而幫他們拍個人照)常常說我拍的他們很美,很與眾不同。
  但我以前總分不出來有什麼不同,因為我就是把我看到的剎那拍下來而已,而且,我不善於後製,頂多就是調亮、加字而已,能把人修改到本人認不太出來的功力...我是永遠都達不到的。

  而且,我對於拍攝的景點或是店家,即使常拍、常去,也還是會每次都抱持著新鮮的感覺;我一直認為,同樣的景色或餐點等等,不同時間、心情下相遇都會有不同的樣貌。








  不管是對人或對事,距離與力度的拿捏與分寸,是我一直在學習的。


  就像丸子曾經說:看一幅畫時,你可以湊上前很靠近看,雖然可以看得很細微,但卻只能看到畫的一小角;如果你退後幾步,就可以看到全面,但是卻很表面。

  我承認因為工作使然,我常需要切換旁觀者與當事者的角色去看待一個家庭的動力關係與案主狀況,所以,與姊妹、好友或家人相處、聚會中,我有時只想靜靜的觀看,許多時候我不想跳入情境或氣氛中;但有時候我會因應當下的環境去扮醜或獎笑話等等炒熱氣氛,但是當氣氛熱絡之後,我就會退回邊邊繼續放空發呆觀看。

  也因為個性、工作、站的角度與距離不同,我看世界與人的方式,是看好的,也看一般人所謂壞的部分。但,我從不指責、批評人負面或壞的部分,也不喜歡把人貼標籤,是因為,對我而言,別人的壞與負面都只是我個人的感受,並非每個人都會這樣認為。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學時曾碰到的事情,我觀察到某人與別人眼中的他有所不同,但我一直沒說也沒表現出來,原因就在於我認為那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我不想干擾與影響別人的想法。之後,若不是安東尼也有同樣想法與困擾,我並不會把我所感受與觀察到的事情分享出來。

 
  在人本帶梯隊跟鬼混的時光,不知不覺的影響我看人的角度,我開始勇於去增強別人好的那一面,並且由衷的讚美對方讓我感受到好、喜歡等等正面情緒的那個特點,是針對對方具體的行為給予讚美與感謝。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很矯情又虛偽。
  
  但是,事實上,人本來就是善與惡並存的,在我眼前的惡並不一樣會在別人面前展現;人在別人面前展現的惡,我也不一定看得見,我很初淺又狹隘的推論那部份的原因是因為人的角色與跟不同的人的關係、親疏遠近、信任的差別。
  
  因為噗浪或Blog而認識的網友,因為邀約吃飯或出遊而在現實生活中認識,但其中也會有因為個性或價值觀等等原因而沒聯絡或是保持距離的情況。但也有,因此而更緊密連結的。
  對我而言,我甚少將人歸類於好友與姊妹行列,原因是我雖然採開放的心去認識人,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外,也是因為我需要了解各種不同環境與背景的人的思考方式,讓我能在工作上更加貼近我的個案。這對我而言很不容易呢,因為我以前,常常跟安東尼說我無法跟不同領域的人對話,但是,這一兩年來,我卻因為有了安全感與信任,開始熱衷於認識不同的人,對人的包容度也逐漸大開。
  






  曾經因為種種原因,有人以我對他稱姊道妹的,但在事情發生時卻說我從沒把對方當姊妹。

  其實我真的很無奈,我雖然敏銳,但我反應慢;我雖然不常說什麼正經話,但不表示我笨。對我而言,我付出信任與關懷是不求任何回報或回饋的,因為那是我跟人互動基本的方式。

  要我認定誰是朋友、是好友抑或是姊妹,基本上我也會評估對方是否對我也有相同的認知,而我對於別人是否信任我、喜歡我,我的直覺是敏銳且精準度高的。我跟人都和和氣氣溫柔可人時,不代表我就把對方認定是什麼關係,我還是會把時間拉長來觀察,在不同情境與狀況中一次次累積我的信任與情感。








  前幾天看到花老闆揪吃酒食屋噗中有人不回應參不參加,卻回應"不認識不知道怎麼去"、"不認識路",即便我很和氣的告知可以看網頁中的地址後查網路地圖規劃路線很方便,對方卻表示怕自己走失......,但因為不是我揪的團,我不爽歸不爽,卻也不敢在花老闆的噗裡抓狂而讓花老闆為難。而我發現,花老闆在對這樣的事件的處理方式很圓滿又有耐心,即便是這樣也仍然歡迎該位噗友攜伴一起來聚餐,讓我真的很佩服!


  現在網路上揪團吃飯或是團購都很方便,常常是一乎百應(?),但我認為有人要跟我一起吃飯或出遊或團購,都是因為對方信任我的選擇或為人,雖然過程中我會很霸道的先說我可以提供的交貨或是聚餐形式,還要脅大家能接受的人再參加,雖然我還是會努力配合大家不同的需要,只是把醜話與我的底線講在前頭,但是再這樣的情況下仍然有人願意參與,我都會感到開心與幸福。幫忙訂位安排交通或是找方法交貨,都是我心甘情願的,我也不會抱怨誰。

  我自己揪團時,就會衡量自己狀況,如果我要揪,我就絕不會用這個來討人情,或是事後抱怨。除非,是事前就約定好的事情但是有人不配合或增加我負擔,否則我都會認為是我自己要揪團,我就不考慮那過程中是否辛苦或誰欠我人情。

  當然,若因為我的分享而產生同好,我只會更開心。


  

  而在幾次朋友聚會中,曾有人揪團購拉茶,雖然說對方事後一再表示當天本來是不想出席的,但因為要拿拉茶給我們才勉強出席;而對方在事前也大方的在撲浪上徵求有人幫忙搬貨,我跟小四當下就表示可以幫忙,所以即便當天我是搭前任的車去,我還是請前任放我在捷運站下車,讓我去幫忙拿東西,前任雖然不覺有必要,但還是尊重我的意思。只是,到了現場後,對方卻表示不需要幫忙,而事後卻抱怨他為我們團購的付出我們都不當一回事,但是後卻熱愛這樣產品。或者,因為分享了什麼餐廳,訂了據說很難訂到的位,在事前因為種種原因不參加,卻在事後抱怨我們因此沒把他當成朋友看待... 
  我無法體會的,是當我付出關懷體諒包容信任與安慰時,對方表示完全感受不到我的善意,但,卻用他自己開口揪的兩次團來要求我們要因此給與好友或姊妹的名份與認定...
  結果過程中發生多少事情,導致即使我們盡了一切努力解釋也無用,情誼有了變化後,我自己被污名化就算了,還害姊妹被人辱罵是水母,甚至在BLOG中撰文明諷......早知道那是有期待的付出,那我寧願當初不要參加。


  我也許不太會識人,但我一直很誠懇對人,也相信我所認識的人都是如此,但當我察覺並非每個人都如此對待我時,我雖然依舊關懷與真誠,但仍然會保留一些、保持一點距離...

  這應該是我如此熱愛50MM F1.8這顆鏡頭最大的原因,除了有大光圈外,就是他得跟被攝者保持遠一點的距離,雖然實際上有點距離,但是仍看的清楚,所以一切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莫妮卡 謝 的頭像
    莫妮卡 謝

    新手雙胞胎媽媽的碎碎唸

    莫妮卡 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